景区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中国新茶饮江湖,谁主沉浮?

英国伦敦沙夫茨伯里大街上,人流如织,不少是华人面孔。这是伦敦唐人街的一部分,很快,中国新茶饮品牌“喜茶”将在这里开设欧洲市场的第一家门店。

向外,中国新茶饮加快“出海”;向内,一众自主品牌上演“群雄逐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发布的《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从2017年到今年底,国内新茶饮市场规模预计从422亿元增至1450亿元,年轻消费群体多达2亿人。

据美团、大众点评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凉茶店堂食消费同比增长129%,是增速最快的饮品品类。


【资料图】

新茶饮“江湖”中,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以茶百道、茶颜悦色等为代表的二线势力和以蜜雪冰城为代表的下沉品牌,特点鲜明、百花齐放。如今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从“生产端推动”到“消费端拉动”的转变,正倒逼新茶饮产业链和供应链不断革新,品牌扩张步伐也从国内走向国外。

扩张加速:更多“万店计划”开始了

炎炎夏日,“续命”的不止空调,还有奶茶。

“您好,前面还有120杯在等待,预计等待50—60分钟。”广州珠江新城,一家“奈雪的茶”门店外排起长龙,十几个外卖小哥不停催单;柜台上数十杯制作完成的茶饮依次排开,一杯茶被堂食客人取走后,空缺很快又被填满。

新茶饮“爆单”,不止这个夏天。《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2年,中国新茶饮市场规模从422亿元增至约10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均在20%以上,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增至1450亿元;门店总数约48.6万家,连锁化率达到55%,年轻消费群体多达2亿人。

“得闲饮茶”的广东贡献最多。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新式茶饮门店数占全国比重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达19.7%;广州、深圳为全国新式茶饮门店数和订单数排名前两位的城市。今年以来,广东地区的凉茶、奶茶、果汁品类堂食消费均居全国第一,订单量占全国比重近两成。

“老广”不但买得多,还大胆打起了“网红”品牌之战。中国新茶饮市场6年的“狂飙”,正是从江门一条巷子开始。2017年,江门江边里,一家从“皇茶”改名为“喜茶HEYTEA”的品牌,将门店开进上海。开业时,排队时间一度高达7小时。

“新茶饮时代”就此开启。千亿“江湖”中,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以茶百道、茶颜悦色等为代表的二线势力和以蜜雪冰城为代表的下沉品牌,特点鲜明、百花齐放。

“国人对茶饮一直有较高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在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看来,与咖啡消费的兴起相比,国内的新茶饮消费更有文化基础和市场基础,在传统茶文化与口味新工艺的结合之下,新茶饮更容易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新茶饮主打性价比,也更能吸引年轻消费者。国茶实验室创始人、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专家委员会特聘全球风味茶专家罗军认为,中国新茶饮行业发展分为3个阶段:“‘80后’‘90后’最早的记忆是台式珍珠奶茶,到后来的‘香飘飘’等冲泡式奶茶,再到现在的鲜奶茶、奶盖茶、水果茶,选择越来越丰富。”

目前,中国茶饮市场规模约为咖啡的2倍。广阔的消费市场带来巨大商机,也让茶饮江湖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加盟商争夺战”打响了。过去坚持直营的喜茶,今年全面开启加盟,杀入下沉市场,仅3月至5月就新增门店近500家;茶百道配套了一系列门店、品牌LOGO和包装升级,有效拓展加盟店;乐乐茶推出“0.5倍乐乐茶+1.5倍其他茶”概念,探索新加盟模式。

“万店计划”成了不少品牌共同的选择。除了拥有超过2万家门店的蜜雪冰城外,古茗宣布今年门店总数计划突破1万家,沪上阿姨提出今年底签约门店数将超1万家。

暗流涌动:供应链的革新是关键

比起门店扩张的“明刀明枪”,供应链的角逐更加暗流涌动。

“未来新茶饮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这是行业共识。”新荣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供应链部总监钟青说,目前头部品牌纷纷发力抢占市场规模,这对于整条产业链来说是巨大的机会,“但也倒逼我们必须把产业链的功夫做深做细,把供应链打造得更强大和敏捷。”

产品要更鲜、制作要更优、配送要更快——根源是消费需求升级。

“新茶饮产业的发展,正从生产端推动转变为消费端拉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深加工团队首席科学家尹军峰认为,消费需求升级带动了更广泛的产业链发展和供应链革新,“这对原料的种植、加工、运输、仓储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上游产业链转型,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生产加工,走向市场导向下的工业化和标准化制造”。

新茶饮“江湖”高手过招,“内功”在消费者看不见的背后。

蜜雪冰城在国内建了20多个冷链仓库。“茶饮对鲜果的需求量大,我们希望建立强大的供应链来保证食材的新鲜。预计今年,我们的冷链运输会覆盖全国所有开设门店的市、县和乡镇。”蜜雪冰城集团副总裁白砥透露。

古茗砸下10亿元,在浙江诸暨建设其最大的原料生产基地,计划明年4月投产。这个数字化、全自动的轻食饮品原料加工基地,将为古茗茶饮体系提供茶、果等轻食饮品原料,还将服务杭州周边区域的供应链体系。

喜茶则剑指“智能升级”。2022年,喜茶应用三大类全套茶饮智能设备,在行业内首次实现茶饮门店全流程智能化。“门店鲜果制备效率提升最高达15倍。”喜茶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经申请了70余项相关技术专利。

“广东企业在供应链整合上有独特优势。”陈礼腾认为,从地理位置看,广东区位条件好、交通发达、进出口通关便利,且靠近茶叶和水果主产区,本土企业在茶叶和水果的采购上具有更便捷的优势。同时,广东企业还有在供应链整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上的优势,可以快速利用周边的供应商研发新产品。

这些优势进一步助力广东本土品牌崛起。红餐网数据显示,全国茶饮类品牌排名前五的品牌中,来自广东的喜茶、奈雪的茶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三;在前二十的品牌中,广东占了20%,分别为喜茶、奈雪的茶、丘大叔柠檬茶和TANING手挞柠檬茶。

陈礼腾建议,未来广东企业可通过加强垂直合作、进行供应链优化与智能化、供应链金融赋能等措施,进一步激活整条新茶饮产业链。

“红海”突围:

用什么留住年轻人?

“新茶饮的核心是两个‘力’,即产品力和品牌力。”钟青认为。产品力的支撑更多来自研发端与供应端的强大,而品牌力的提升则与营销、文化息息相关。

为了在存量竞争的鏖战中“突围”,各大新茶饮品牌“花式上新”,不断提升产品力。据饮力实验室统计,仅今年6月以来,50多家茶咖品牌“上新”了261款饮品,平均每个品牌每9天上一个新品。

打响品牌的“新玩法”,早已向IP联名等领域延伸。

今年2月14日“情人节”期间,奈雪的茶与小王子IP联名,推出“霸气小王子玫瑰草莓”等新品和插画主题杯。“这对于‘粉丝’而言是无法抵抗的诱惑,无论平时是否爱喝奶茶。”深圳消费者何雪菲最喜欢的书是《小王子》,在她看来,联名为茶饮增加了更多创意附加值,“晒”联名产品也成了年轻人表达自己喜好的途径,以此找到相同爱好的伙伴。

新茶饮正成为年轻人潮流文化的一部分。头部连锁品牌通过联名增加“文化附加值”,独立品牌则在探索更多“小众之路”。

走出广州地铁一号线东山口站,独立茶饮品牌“吴好李柠檬茶”就掩映在红砖洋楼与艺术园区之间。“连锁茶饮品牌的格局已基本成型,新入局者要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本极高。”吴好李柠檬茶创始人王子健分析,未来满足特定人群和小众需求的细分领域更有潜力。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有24.6%的中国新茶饮消费者表示未来消费频率将变高,消费频率减少的消费者仅占10.6%,新茶饮正从消费者的“尝鲜”选择变为稳定的日常消耗,新茶饮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

创立之初,吴好李柠檬茶便定位为有广东特色的趣味性、年轻化、生活化茶饮品牌,希望与连锁茶饮品牌做出差异。其杯子和纸袋上,印着“乜都OK”。这种“佛系”又调侃的态度,“戳中”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心。“同样一杯茶,喝的是口味,更是心情。不仅要创造好的口味,更要创造能留住年轻人的‘氛围感’。”王子健认为。

新茶饮消费方兴未艾,为了“抓住”2亿甚至更多中国年轻人的心,他们仍在不断探索。

“卷”向海外:

能否走出华人市场“舒适圈”?

“快了快了快了,真的快了。伦敦门店就在这里,茶茶们认准这里哦!”7月26日,小红书账号“喜茶英国HEYTEAUK”发布一则笔记,贴出了喜茶伦敦SOHO店即将开业的照片。

这是继新加坡之后,喜茶“出海”的第二站,也是其首次走出亚洲。今年3月9日,喜茶宣布开放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在内的海外事业合伙人申请。旅居异国他乡的留学生和华人们,很快就能喝上一杯来自家乡的喜茶了。

据艾瑞咨询预测,2023年至2025年,中国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分别为13.4%、6.4%、5.7%,逐渐趋近饱和。但品牌拓店速度却越来越快,竞争压力摆在眼前。

不可避免地,新茶饮从国内“卷”到了国外。

未雨绸缪者总能占得先机。早在新茶饮市场“起步”时,东南亚就成了少数品牌瞄准的新目标。2018年,蜜雪冰城在越南河内开设海外首家门店,喜茶、奈雪的茶均在新加坡开设首店;2019年,霸王茶姬也开设了东南亚首店。

如今,主打性价比的蜜雪冰城的海外门店突破千家;除了新加坡和伦敦,未来,喜茶还打算进入美国市场。

“出海”需要更多“弹药”,不少品牌正通过多渠道展开融资。不仅奈雪的茶已率先上市,今年,茶百道已于6月获得180亿元融资,古茗、蜜雪冰城更传出转战港股上市的消息。

不过,对比国内外新茶饮门店数,国内千店以上规模的品牌超过20个,头部品牌已迈入或者正在冲击万店规模;而在海外市场,只有蜜雪冰城突破了千店规模。

“对于大多数‘出海’的茶饮品牌来说,九成以上的消费者都是华人。”霸王茶姬联合创始人尚向民说。

这是商机,也是挑战。若不能尽快走出华人消费市场的“舒适圈”,开拓国际多元化市场之路或将受阻。国内外消费者口味差异、海外本土供应链尚未完善、综合运营成本提升等问题能否解决,将是未来中国新茶饮“出海”的关键。

南方日报记者陈晓唐亚冰宾红霞

统筹:肖文舸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