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档电影可谓是好片云集。
(资料图)
先是陈思诚监制电影《消失的她》以反恋爱脑,远离赌徒的宣传打开局面。
后有王宝强继金扫帚奖后多年归来,根据事实改编的《八角笼中》深获好评。
以历史文化为宣传的《长安三万里》也在其中分一杯羹,获得市场认可。
在这神仙打架的局面中。
乌尔善导演以观众熟悉的《封神演义》为创作蓝本的《封神》第一部显然不占优势,被认为是烂片预定。
一开始都不在观众的观影考虑范围内。
排片也少。
宣传不到位。
网上流传的型男宣传照以及“九尾狐”更是被吐槽油腻。
差评声一片。
在这种极端的逆境之下,《封神》第一部却在上映一周之后,成功口碑扭转,让观众心甘情愿被打脸甚至还化身自来水,精神股东,操心起电影票房。
它是如何做到的逆袭?
一、将尊重做到极致
“我非常讨厌红颜祸水的设定,但凡对历史有些认知的都知道,没有一个历史事件是因为女人造成的,但罪责都甩锅给了女人。”
在观众熟悉的《封神演义》系列作品里。
狐妖妲己,都是引发大商灭亡的根本,是她蛊惑了纣王,才导致天谴,成汤江山断送。
不止是妲己,很多耳熟能详的的女性角色,如西施、貂蝉、杨贵妃等等……
都是作为红颜祸水的设定,是她们用自己的美色,这个天然的优势去诱惑了当权者,使他们心智迷乱,做出一系列恶事来,引发好的或者坏的结果。
好者事了拂身去,坏者被谩骂遗臭千年。
然而一个无兵无权,身如浮萍的女性真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去左右一段历史的进程吗?
显然并没有。
好的坏的。
他们之所以做,不过是本心驱使而已。
女性在其中能够发挥的力量微乎其微,却替掌权者受了无数的恶名。
《封神第一部》里,导演乌尔善没有像以往的同类题材那样,将视角聚于纣王和狐妖妲己之间的纠葛,以女妖惑天下为主题。
纣王的一切行为,皆归于他有一颗称王称霸的野心。
是本心所指,不甩锅女性角色。
这是其尊重之一。
尊重史料。
作为神话题材的剧作,天马行空是常态,可《封神》的特殊性在于,它以距离观众最为遥远而又真实存在过的殷商和周朝为背景。
因而在天马行空的同时,也要尊重历史。
为了更好呈现《封神第一部》的作品,剧方在正式拍摄前,走访了二十多个省份,在历史遗迹中追寻三千多年前的踪影。
电影中磅礴大气的殿宇,四大伯候的封地特点,以及祭天的鬼卜,姜王后身上的玉璜等等,都近乎一比一还原,道家的形象,所用手势,口诀等,也经过专业人士认可,得到认证。
从现在去,从史中来,向大众展现一个与以往同题材完全不一样的封神。
除此之外。
《封神第一部》还尊重普通人。
它打破了以往只有艺人、导演和相关经纪团队才能在片尾留名的先例。
差不多三分钟的片尾里,除了荧幕上出现的艺人,主导作品的导演等等以外,连那些作为建筑工人,司机,马术训练、漆工、洗碗工等一系列的幕后不起眼,从不被关注过的普通人,也能留于姓名。
他做到了尊重每一个参与者,不为名气。
二、大胆创新,以人为本
旧壶装新酒依旧可以历久弥新,获得认可,单靠这些尊重明显还不太够。
场面宏大,但却不过虚有其表,观众看一次就会腻了。
感受到欺骗,不会再为其继续买单。
说到底,内容才是王道。
在熟悉且宏大的神话题材外观下,《封神第一部》做到了内容为本,给观众呈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封神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
妲己不再是祸国殃民的存在,纣王也不再是以往荒淫的老色批形象。
他不沉迷于女色,专注王权斗争。
狐妖只是他用来争权的工具,一旦失去利用价值,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放弃她,杀了她。
但在这种本质的野心和残暴专政之下,还有另外一面。
他勇猛善战,本事超群,是个英雄一样的人物。
人物形象并非单一而笼统。
姜子牙和周文王姬昌的形象也如是。
在电影《封神第一部》里。
原本题材中犹如开挂一般存在,对一切了如指掌的姜子牙与周文王姬昌力量被削弱,姜子牙没有各种厉害的法术加持,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人,甚至还有点拖后腿,识人不清。
姬昌,也没有那种天下君主,运筹帷幄的气度。
尤其是大牢吃自己儿子的肉做成的肉饼一段,更是争议到了极点。
这不是我熟悉的文王形象。
他怎么能不知道这是他孩子的肉做的呢,这演得太不对了。
站在观众的上帝视角,我们熟悉的剧情里,姬昌早就知道自己儿子被做成肉饼,他吃了,赢得纣王信任,才脱身,之后吐出来,他的儿子变成兔子,电影里的安排,姬昌完全不像一个王者,跟个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在讨伐的剧情里。
观众容易忽略了一点。
不管是姜子牙还是周文王,不管他们是修仙者还是割据一方的霸主,除却这个身份外,他们最初开始,都是一个人,一个父亲。
他们没有足够毁天灭地的能力,他们也会胆小,会害怕,然面对既定的结局,依然会一往无前,一个宁愿舍弃四十年的修仙成果,只为找到天下共主,拯救苍生于危难之中,一个知道前方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步伐从来没有迟疑,他坚定自己的卜卦没有错,为此近乎丧命还承受了多年的牢狱之灾。
为自己坚持,为孩子伏罪,赤脚走出大牢,抱着食盒在大街上高喊自己是罪人的那一幕才更加显得让人动容。
它基于人性本身出发,更加让观众有代入感。
三、人物选角惊喜
什么样的艺人能够演绎出我们已经熟知的故事人物形象,还能够给人不一样的新鲜感?
作为从小看到大的题材。
《封神第一部》里所有的角色都有具象化的对比。
每一个观众心中早就有了自己认定的经典纣王、妲己、杨戬、姬发、哪吒等……
想从这些已经被具象化的角色中破局,是个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珠玉在前,不管怎么样,都有可能被拿出来比较。
要获得认可,就得在内涵上下功夫。
乌尔善的另一方面大胆,是在那个流量为王的时期,选择了一群没有任何名气加持的“素人”拍摄。
15000人的海选。
从里面挑出相对符合的艺人集中训练,从饮食到文化知识,马术等全方位补课。
这样的消耗,前期是很迷茫的,不知道能否有成效,被观众认可。
但事实证明,经过互联网发展最快的一代流量洗礼之后,这一届的观众,是越发成熟了。
空有流量和相貌的油头粉面小生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这种在角逐中成长起来,经过磨炼,带着天然野性又具有内涵演技的新鲜面孔,更符合大众审美。
里面质子团的出现,实在叫人眼前一亮。
他们吃透了剧本,于是有“苏全孝慷慨赴死”、“殷郊夜闯摘星楼”、“姬发射箭”、“伯邑考救父从容就义”甚至是崇应彪这个“反派”人物的高光时刻“大王已死,现在都听我北伯候的”等一系列经典情节。
正是这些情节,让观众从原本的纣王妲己故事中走出,更专注于鲜衣怒马少年郎的成长线。
沉寂在剧情中,跟着剧情走,会感受到一种震撼和无尽的悲怆,为少年的意气风发到信仰崩塌而难过,但出了影院之后,没有绚烂的特效吸引目光,没有声音左右你的注意力,再回想电影剧情,会开始注意细节,甚至去探索每一个人物背后,他的行为动机。
后劲十足。
让人念念不忘。
出色的表现让这些生面孔的小生小花,重新在观众心中定义了经典的人物形象。
《封神第一部》的成功告诉资本,专注故事本身,尊重作品,尊重观众,才是电影票房的保障,那些随便用流量的名气来糊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